幼儿园师德师风培训感悟 师德师风培训感悟700字10篇( 八 )


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 。愿被称为“人类灵魂工程师“的所有教育者,都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人,以渊博的知识去培育人,以科学的方法去引导人,以真诚的爱心去温暖人,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人,以优秀的成果去鼓励人,以完美的人格去塑造人,辛勤耕耘,默默奉献,让美好的人生在教育事业这面火红的旗帜下熠熠生辉 。
师德师风培训感悟700字10
师德,是--定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,是教师在履行教师职责时所应遵守的思想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,是教师思想觉悟、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 。社会主义师德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,是社会主义基本道德原则、规范在教师领域中的特殊表现 。
新时期师德建设,离不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师德的营养 。几千年来,随着中国教育的发展,优秀传统师德作为教师的行为规范起到了巨大的作用,并以其特有的影响受到教师的尊崇 。大力弘扬优秀传统师德,古为今用,是建设新时期师德的基础 。
优秀传统师德,经过几千年的积累和提炼,内容可渭博大精深,历代人们给予了不同的总结和归纳 。对优秀传统师德的继承,要特别注意五个方面:
敬业精神 。敬业,就是敬重自己从事的事业,专心致力于事业,千方百计将事情办好 。传统师德认为,教师应该恪守自己的职责,明人伦、修教化 。孔子提出的诲人不倦、有教无类,是敬业精神的高度概括,它体现出教师对教育挚着的爱,对学生真诚的爱,对从教的非凡乐趣 。这种热爱教育的敬业精神至今都有深远的影响,成为一代又一代教师的精神食粮 。
以身作则 。传统师德认为,教师应该为人师表,师者,人之模范也 。为人师表,就要以身作则,身教重于言教 。孔子说:其身正,不令而行,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 。就是说,只要教师以身作则,学生就能不令而行,不言而化 。汉儒董仲舒强调,教师不仅仅要讲得好,更重要的是要做得好,用自己的行为去感染和影响学生 。几千年来,尽管社会制度、教育内容不同,但教师必须以身作则,为人师表的观念却代代相传,成为美德 。
博学多闻 。传统师德认为教师应有渊博的知识,博古通今,博闻强识 。道之未闻,业之末精,有惑不能解,则非师也 。要想成为教师,必须孜孜不倦地提高自己,随时补充自己知识的不足 。只有勤奋好学、广学博览、精益求精,具备了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,才能传道授业解惑 。
因材施教 。因材施教,既是教师的基本能力,又是教师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 。孔子特别注意研究学生的特点,对于学生的个性特征有深刻的观察和分析,并根据他们的特点给予切合实际的教育 。王守仁对因树施教更有其独特的见解:因人而施之,教也,各成其材矣,而同归于善 。这些都是讲教师教学生,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与情况,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,达到良好的效果 。因材施教,对后世的教育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,一直是教育界研究和实践的课题 。
见利思义 。传统师德重视义利之辨 。孔子主张见利思义,以义制利,对于迎面而来的物质利益,合乎义则取,不合乎义则不取 。见利思义,反映出个人利益服从社会利益,私利服从公利,在今天仍应坚持和发扬 。
不同的时期,对师德内涵的要求是不同的 。师德建设也要与时俱进,反映出时代的需要,适应时代的发展,体现出时代精神 。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,在现阶段师德建设要抓好五个方面:
诚实守信 。诚实守信是师德建设的根本,是教师为人师表的前提,是教师良好人格的重要表现 。诚实守信表现在教学上,就是认真备课,讲究教学艺术,追求教学效果,把知识完整地教给学生;表现在科研上,就是弘扬求真唯实的科学精神,不弄虚作假、严守学术道德;表现在同事关系上,就是真诚待人,善于共处,相互尊重,发扬团队精神;表现在育人上,就是要学生做到的,自己要先做到,说老实话,办老实事 。
奉献精神 。教师劳动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奉献 。奉献精神是贯穿于教师全部劳动的红线,是支配教师一切行为的灵魂;勇于发扬奉献精神,正是教师这--神圣职业向我们提出的客观要求.过去,一提到教师的奉献精神,就用蜡烛作比喻,照亮别人,毁灭自己 。现在看来,这是既不公正,也不适应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 。新时期的教师既要照亮别人,也要展示自己;要让每个学生走向成功,先让每个教师走向成功 。这才是正确的奉献精神 。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