惊蛰有哪些禁忌与讲究 惊蛰节气有哪些讲究

惊蛰到来 , 这时候就慢慢进入到了春耕的季节 , 长时间的农闲时间已经过去 , 农家人们就要开始忙活春耕了 , 毕竟一年之计在于春 。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惊蛰节气有哪些讲究 , 仅供参考 , 欢迎阅读!
惊蛰讲究
1、惊蛰吃煎香油饼 。香油就是芝麻油 , 《本草纲目》称芝麻油可解热毒 , 灭毒虫 。用香油煎炸食物 , 香气四滋 , 可使灶台上的虫类绝迹 。惊蛰这日各地均有煎食糕饼的风俗 。
2、惊蛰吃韭菜馅饼 。俗话说“春夏养阳” , 吃韭菜能升发阳气 , 而且韭菜汁外用的话还可以驱除各种蛇蝎恶虫之毒 , 如果有虫子爬入耳内 , 用韭菜汁灌人就可将虫子赶出 , 寓意驱除虫害 , 庄稼好好成长 。
3、惊蛰吃炒豆 。在陕西 , 一些地区过惊蛰有吃炒豆的习俗 。人们将黄豆放在盐水中浸泡后再在锅中爆炒 , 发出噼啪之声 , 表示虫子在锅中受热煎熬时的蹦跳之声 。
4、惊蛰吃梨 。民间素有“惊蛰吃梨”的习俗 , 农民在惊蛰日吃梨则意为与害虫别离 。
惊蛰吃什么食物
1、吃梨

农民在惊蛰日要吃梨 , 意为与害虫别离 。春回大地 , 气候比较干燥 , 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 。
2、吃蛋
据说是因为惊蛰这一天要祭祀白虎 , 而白虎通常獠牙张嘴 , 只有以蛋喂食 , 饱食后它就不会伤人了 。
3、吃炒豆
人们将黄豆用盐水浸泡后放在锅中爆炒 , 发出噼啪之声 , 象征虫子在锅中受热煎熬时的蹦跳之声 。
4、吃芋头
赣南闽西一带的客家人 , 在惊蛰这天要在热水中煮带毛的芋子 , 代表消灭多种虫害 。
5、吃煎饼
【惊蛰有哪些禁忌与讲究 惊蛰节气有哪些讲究】
在山东的一些地区 , 农民在惊蛰日要在庭院之中生火炉烙煎饼 , 意为烟熏火燎整死了害虫 。
6、炒玉米
在少数民族地区惊蛰日要吃“炒虫” , “虫”炒熟后 , 放在厅堂中 , 全家人围坐一起大吃 , 还要边吃边喊:“吃炒虫了 , 吃炒虫了!”尽兴处还要比赛 , 谁吃得越快 , 嚼得越响 , 大家就来祝贺他为消灭害虫立了功 。其实“虫”就是玉米 , 是取其象征意义 。
7、醪酒
春天到来 , 人的全身汗毛孔也开了 , 西北有些地方在惊蛰节要家家户户喝醪酒、吃鸡蛋煎饼拌芥末汁 , 驱除身体积存的寒气 。
惊蛰的由来
惊蛰最开始并不叫惊蛰 , 而是叫做“启蛰” 。顾名思义 , “启”自然就是最初的意思 , “蛰”是蛰伏的意思 , 启蛰就是说曾经在冬季时候那些蛰伏的动物们 , 到了这个时候 , 都纷纷跑出来了 , 动物开始活跃 , 植物自然也不会闲着 , 这时候就慢慢进入到了春耕的季节 , 长时间的农闲时间已经过去 , 农家人们就要开始忙活春耕了 , 毕竟一年之计在于春 。
启蛰后来之所以改名叫做“惊蛰” , 是因为到了汉景帝时代 , 因为汉景帝名为刘启 , 所以需要避讳 , 于是将启蛰改名为惊蛰 , 也有“万物出乎震 , 震为雷 , 故曰惊蛰”的意思 。而后来到了唐朝时期 , 已经没有必要避讳了 , 所以又重新开始使用“启蛰”这个名字 , 但是因为“惊蛰”的时间已经有好几百年 , 所以这个习惯已经改不过来了 , 惊蛰就沿用至今 。


    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