类似曹操传的战棋游戏 类似草草鸟事

薛元明
今日小雪,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 。小雪节气的到来,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、降水量渐增 。值此节气,民间还有“冬腊风腌,蓄以御冬”的习俗 。
在绘画中,南宋马远的《寒江独钓图》仅用寥寥数笔便将那寒意逼人的冷冽跃然纸上 。而在书法史中,元明清三代的书家特别爱写《雪赋》,计有元代赵孟頫,明代文徵明、祝允明、董其昌、王宠等人,董其昌尤其偏爱,反复书写,小楷、行楷和行草皆有,每一遍都见新意 。
“小雪”到了,冬天算是真正开始了 。朔风乍起,寒意渐浓 。“小雪”来临之际,也许见不到雪,终究没有如约而至,或者不过是淡妆若伊人 。真正的雪景,多半是一种记忆 。每当此际,便会翻腾起来 。历代传世的有关雪的书画印作品,铸就了深厚的文化积淀 。

类似曹操传的战棋游戏  类似草草鸟事

文章插图
(传)唐 王维《江干雪霁图卷》(局部)
唐代王维因虔信佛法,“以般若力,生菩提家”,被称为“诗佛” 。与诗仙李白、诗圣杜甫和诗鬼李贺属同一个级别 。《东坡题跋》有言:“味摩诘之诗,诗中有画;观摩诘之画,画中有诗” 。传世名句如“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 。”“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 。”王维的绘画难得一见 。《江干雪霁图卷》中笔法简练轻松,山石勾勒随意,房屋不再规整繁复,虽无着色渲染,但墨色多层次的浓淡变化,营造出了想象空间 。王维擅用“破墨法”,以笔意色彩的视觉简化描绘出清奇、静谧、悠远,近于诗的意境 。诗词、书法与音律积淀的审美素养让王维独具慧眼 。不独于此,王维的绘画成就,更在于促进了绘画功能的根本性转变——先前的绘画大多有专门的对象,客观要求制约了书画家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。王维的创作只是关注绘画本身,犹如如记录家常一般,画作成为当下心境的载体,以轻松的笔法、黑白的简约、不具功利性的清远意境受到历代文人的追捧 。明代董其昌把文人画的内涵,全部具体化于王维,尊王维是南宗画之祖 。
有鉴于此,艺术史中的创新者,往往都是多面手 。现在叫做“跨界” 。“跨界”和“越位”有本质区别 。跨界属强强联手,越位则是聊备一格 。由此生发开去,可以看出,“诗书画印”的合流,存在一个缓慢的过程 。这当中,有王维的功劳 。也许王维属于无意成佛,但是他所实践的“诗中有画,画中有诗”的艺术高度,绝对有助于诗书画印的结合 。
“诗书画印”的融合,真正的转折点是宋徽宗和米芾 。宋徽宗虽被视为“爱丹青不爱江山”的帝王,但据实而论,他对书画史的贡献是巨大的 。归到宋徽宗名下的作品如《祥龙石图》《雪江归棹图》《芙蓉锦鸡图》《写生珍禽图》等,大部分都有诗书画印结合的倾向,题诗、签名(花押)和用印变得成熟和配套 。米芾是文人刻印历史中的里程碑 。米芾在“宋四家”中文名不显,原因是参照系的问题——宋代大文豪太多了 。宋四家中就有鼎鼎大名的“苏黄”二人 。不能不说,苏黄是书法史中仅有的同时在文学史中具有尊崇地位之人,再无第三者 。米芾的诗虽在文学史中无甚影响,其实水平是响当当的 。《苕溪诗选》和《蜀素帖》“双壁”之作,便是诗书合一的典范 。从米芾开始,“诗书画印”已集于一身,其后代表性人物就是元代赵孟頫 。
类似曹操传的战棋游戏  类似草草鸟事

文章插图
北宋 蔡京《雪江归棹图卷》跋
说到米芾,必然要说到极其微妙的“四家”之间的关系,远比“蔡”是蔡京还是蔡襄复杂的多 。苏黄师徒关系铁不用赘述,米芾正因为听从苏轼“入魏晋平淡”的建议,得以登堂入室,进而更上层楼,内心也是尊苏为师的 。苏轼和蔡京之间涉及党争,已非单纯的书法范畴 。有意思的是,米芾和蔡京之间关系很好 。宋徽宗崇宁二年(1103),米芾被蔡京提拔为礼部员外郎兼书学博士 。其后蔡京与米芾聊天,蔡问米:“当今书法什么人更好?”米答曰:“从唐朝晚期的柳公权之后,就得算你和你的弟弟蔡卞了 。”蔡京问:“其次呢?”米芾说:“当然是我 。”看来,人与人之间关系,真的很微妙 。
蔡京很有才气,从《雪江归棹图卷》跋可知 。宋徽宗赵佶《雪江归棹图》是一幅描绘冬日雪景的山水画,令观者动容 。蔡京题:“臣伏观御制雪江归棹,水远无波,天长一色 。群山皎洁,行客萧条 。鼓棹中流,片帆天际 。雪江归棹之意尽矣 。天地四时之气不同,万物生于天地间 。随气所运,炎凉晦明 。生息荣枯,飞走蠢动 。变化无方,莫之能穷 。皇帝陛下以丹青妙笔,备四时之景色,究万物之情态于四图之内,盖神智与造化等也 。大观庚寅季春朔日,太师楚国公致仕臣京谨识 。”由此可见,此卷约完成于大观庚寅四年(1110)之前,时宋徽宗二十九岁,已经是才华卓越 。蔡京的题跋书法,与米芾相比,笔法单调了一些,但字里行间可窥才气 。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