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意思爱情中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是什么意思

你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是什么意思?(鱼和熊掌不可兼得,爱吃就吃)
“熊掌不可兼得”比喻做人有时要面对取舍,但又不得不做出选择,出自战国时期孟子的名作《鱼是我所欲》 。但是仔细想想,其实有两个问题很有意思 。
(1)鱼和熊掌先看原文,“鱼,我要;熊掌才是我想要的 。你不能两者兼得 。舍鱼取熊掌者也 。命是我所欲,义是我所欲;二者不可兼得,舍生取义者也 。”
显然,鱼和熊掌在这里只是令人兴奋的东西,而孟子真正要说明的是下面关于“生”和“义”的讨论,从而引出“舍生取义”的最高道德标准 。
很明显,这里有一个简单的对应,就是“一条鱼是由隐喻而生的”和“一个熊掌是由隐喻而生的” 。
我已经很久没想过了 。最近突然在想,为什么孟子单挑“鱼”和“熊掌”两个东西?为什么用“鱼”比喻“命”,用“熊掌”比喻“义”?
比如《古人笔记》中,宋代孙氏曾简单解释说,孟子选择鱼和熊掌只是因为“鱼在水中;熊,山里的东西,意思是一个是生活在水里的鱼,一个是生活在山里的熊 。如果你想抓鱼,你必须去水边 。想吃熊掌,就得进山 。
这样,当一个人不知所措的时候,他就不得不做出选择 。
【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意思爱情中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是什么意思】
但这个解释还是很牵强 。比如,难道没有住在湖边的熊或者住在山脚下水里的鱼吗?或许在古人生产力不发达,交通不便的情况下,无论是捕鱼还是猎熊,都需要付出很大的成本,所以我们才能勉强接受这种“必要的选择” 。
但即便如此,他也没有解释另一个问题,那就是鱼和熊掌是如何与主题相关联的 。因为,用鱼指代生存,用熊掌指代道德,这种文化渊源可以追溯到先秦乃至史前原始人类的思维惯性 。
(B)生命和正义首先,鱼作为“人类最早的人工食物”,曾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。北方的周口店遗址发现了涂成红色、有孔的草鱼眶上骨,说明人类有很长的以鱼为生的历史 。仰韶时期,从物质层面来说,渔猎生产是原始社会最重要的生产方式,而从精神层面来说,鱼也因为它的一些自然特性而受到古人的关注,从而产生了图腾崇拜的产物 。
最重要的一点是鱼类强大的繁殖能力,让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原始先民羡慕不已 。毕竟人的富裕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生活资料更丰富,部落更强大,所以人才能得到最基本的生存保障 。仰韶文化面部的鱼纹是人与鱼共生关系的绝佳证据 。
况且这种动物是力量和恐惧的象征,出乎意料 。正因为如此,原始先民对这种动物的敬畏大于喜爱,但并不影响它作为氏族的精神图腾来威慑其他部落 。傅的《黄熊》,其次是黄帝,是最典型的一个,名为“熊氏” 。后来,楚国国君黄帝的后代,都以熊为氏 。
这么多古代帝王都和熊有关系 。一方面说明古人崇拜熊的力量;另一方面,熊逐渐与威严的君权密切相关 。其实回到孟子,儒家所谓的“义”在他眼中已经体现为“贵、尊贤、爱民、养身”,而最高的道德是指国家层面的表述,即“你待臣民如手足,你待臣民如己心,这就是依义而行” 。他理想中的义,其实就是你和臣民约定下的国家大义 。
或许,正因为如此,孟子的义与政治权力有关,所以象征着圣王和君权的熊自然成为了一个极好的义的隐喻 。由于鱼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,自然可以作为“生命”的最佳隐喻 。

    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