干货| 猩红热

猩红热是由A族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。 其临床特征有发热、咽炎、草莓舌, 全身弥漫性红色皮疹、疹退后片状脱皮 。
链球菌侵入人体后, 引起扁桃体周围脓肿、咽后壁脓肿、中耳炎、鼻窦炎, 甚至肺炎、败血症和骨髓炎等严重感染, 并使皮肤充血、水肿、上皮细胞增生、白细胞浸润, 以毛囊周围最为明显, 形成典型的猩红热皮疹 。 这类毒素还可以增强体内毒素的作用引至中毒性休克 。 少数患儿对细菌毒素会发生过敏反应, 在病程2-3周时会发生心、肾和关节滑膜等处的胶原纤维性或坏死、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和单核细胞浸润病变, 临床呈现风湿热、肾炎等疾病 。
猩红热全年均可发病, 但以冬、春季多年 。 潜伏期1-7天, 平均3天 。 传染源为患儿和带菌者, 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, 也可经破损的皮肤传播, 引起“外科型”猩红热 。 此外, 偶可见细菌污染玩具、食物、生活用具等经口传播 。 3-7岁的婴幼儿是主要的易感人群, 感染后可获得较久的抗菌和抗红疹毒素能力 。 婴幼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的被动免疫可持续到1岁末 。
一般治疗要做好呼吸道隔离,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, 供给充足水分额营养, 保持皮肤清洁, 防止继发性感染 。
【干货| 猩红热】更多关于宝宝疫苗接种, 请戳:疫苗工具箱

    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