余玠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


余玠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

文章插图
余玠
余玠(?—1253),字义夫 , 分宁(今江西修水)人,侨居蕲州(治今湖北蕲春东北),南宋名将 。
南宋末抗蒙名臣 。字义夫 。蕲州(湖北蕲春南)人 。初为淮东制置使赵葵幕僚 。嘉熙年间(1237~1240)任知招信军 , 于汴城、河阴战败蒙古军 , 升淮东提点刑狱兼知淮安军 。淳祐元年(1241),赴援安丰 , 败蒙古军,升淮东制置副使;六月 , 任四川宣谕使 。次年,改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重庆府,后又兼四川总领兼夔路转运使 。自蒙古军攻入四川,蜀地残破,宋朝将吏各专号令,犹如一盘散沙 。余玠到任后,大改弊政 , 遴选守臣,惩杀悍将、溃将,整顿军政;轻徭薄征,设置屯田;修学养士 , 延纳贤才 。同时加强战备,用冉琎、冉璞计,修筑钓鱼城(今四川合川东),又陆续修筑大获(今四川苍溪南)、青居(今四川南充南)、云顶(今四川金堂南)神臂(今四川合江西北)、天生(今四川万县西)等十余城,皆因山为垒,或为诸州治所,或用屯兵积粮;驻重兵于大获城以控扼自陕入蜀孔道,驻重兵于青居、钓鱼、云顶以保障嘉陵江、长江,形成一个防御网 。余玠又作《经理四蜀图》上报朝廷 , 自许十年之内手挈蜀地还宋 。从淳祐三年到四年,余玠与蒙古军大小三十六战 , 战果显著 。后又率军北攻兴元(今陕西汉中) , 还击退进扰成都、嘉定(今四川乐山)的蒙古军 。然而云顶山统制姚世安勾结权相谢方叔等,造谣中伤余玠 。宝祐元年(1253),宋廷命余晦代余玠,召余玠回朝 。余玠闻召不安,七月,突然死去 , 或说饮毒而亡 。
端平三年(1236),赵葵任淮东安抚制置使兼扬州(今属江苏)知州后,余玠晋谒,被留置幕府 。嘉熙二年(1238)正月,任招信军(今安徽嘉山东北)知军兼淮东制置司参议官 。嘉熙四年(1240),余玠率水军由运河进攻至开封有功,升任淮东提点刑狱,后又兼淮安知州、淮东制置司参谋官 。淳祐元年(1241),又以率军援救安丰(今安徽寿县)有功,升任淮东制置副使 。
淳祐二年六月,余玠晋见宋理宗,愿以恢复四川为己任,升任权兵部侍郎、四川宣谕使 。从此,领导四川抗战 。淳祐三年十二月 , 又升任兵部侍郎、四川安抚制置使、兼重庆知府 。当时四川已残破,并经常受到蒙古军的侵扰 。余玠到任后,招贤纳士,共商大计 。冉琎冉璞兄弟应召入幕,首先建议于合州(今重庆合川)城东钓鱼山上筑城,并移州府于钓鱼城 。余玠任命冉氏兄弟为合州长官,负责筑城 。此前,已修筑多处山城,此后也修筑了十多座山城,许多州府移居山城,顽强地抗击蒙古军 。余玠实行轻徭薄赋政策 , 俞兴又开屯田于成都(今属四川) , 经济有所恢复 。淳祐十年(1250),余玠率部巡边 , 一直进到被蒙古军占领的兴元(今陕西汉中) 。十二年(1252) , 又率部西向嘉定府(今四川乐山)抗击南犯的蒙古军,出现了近年以来最好的军事、政治、经济形势 。
【余玠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】余玠决定在此基础上,逐步清除跋扈的大将,以统一四川的军政 。他乘到嘉定府之机,首先将当时也在嘉定的利州路都统制王夔处死 , 派杨成代统其部属 。但移驻云顶山(当在今广元境内)的利州都统制司,却自行推举统制姚世安接任都统制之职 。余玠率部至云顶山下,派新任都统制杨成上山任职,遭到姚世安的抵制 。姚世安又通过避居云顶山现任宰相谢方叔的亲属 , 向谢方叔诬陷余玠 。宝祐元年(1253)五月,南宋朝廷猜疑余玠,决定将他召回 。七月,余玠暴卒于四川 。余玠死后,继续受到攻击,还受到追削资政殿学士职名的处分 。直至宝祐三年(1255)八月,谢方叔罢相以后,才又“诏追复余玠官职” 。

    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