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孔子的姓名,我们小时候有的课本上是这样介绍他的:孔子,姓孔,名丘,字仲尼 。这个介绍在今天看来,似乎也没什么错,毕竟孔子的后人现在都姓孔,往回追溯一下,老祖宗自然也是姓孔了 。但如果从历史的眼光看,较真一下,孔子还真不姓孔 。那孔子到底姓啥呢
关于孔子的姓名,我们小时候有的课本上是这样介绍他的:孔子,姓孔,名丘,字仲尼 。
这个介绍在今天看来,似乎也没什么错,毕竟孔子的后人现在都姓孔,往回追溯一下,老祖宗自然也是姓孔了 。
但如果从历史的眼光看,较真一下,孔子还真不姓孔 。
那孔子到底姓啥呢?这里我先卖个关子,先讲一下先秦姓氏的规则,然后再告诉大家答案(大家自己也能轻松得出答案) 。

文章插图
孔圣人到底姓啥呢?
先秦姓氏分开,使用有三个原则《通鉴·外纪》这样说:“姓者,统其祖考之所自出 。氏者,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。”姓,是用来追溯你老祖宗的,氏,则是用来区别支系子孙的 。
“姓”和“氏”这两个字,现代经常并用,基本上是同一个概念 。但在秦汉之前,这两个词有着严格的区别 。“姓”起源于母系社会,用来表示母系的血统(看“姓”的字形,即可略知一二);“氏”则是起源与父系社会,为同姓衍生的分支 。
西周初年,周王室大规模分封诸侯,诸侯中有同姓的,比如周公旦;也有异姓的,比如我们都熟悉的姜子牙 。
当时规定,分封时,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父亲的职位当国君,父亲的姓也只有嫡长子才有权继承;嫡长子以外的儿子(统称为庶子)不能继承君位,只能分封出去,别立一家,获得新的“氏”(以邑为氏)并成为新氏的始祖 。新氏的嫡长子继承新氏家支,新氏的庶子还要再被分封,以新封地为氏 。

文章插图
姓氏的继承原则
我们举例说明一下 。比如哥仨,一娘生的,都姓“汉”,只有嫡长子(正房生的老大)可以继承“汉”姓,老二分封到辽宁去,他的氏就是“辽”,老三分封到吉林去,他的氏就是“吉” 。
然后老二又有仨儿子,大儿子继承“辽”的氏,二儿子分封到大连,氏“大”,三儿子分封到鞍山,氏“鞍”,然后仨儿子再有子孙,以此类推 。
当时对姓氏的使用,一般有三个原则:
第一条原则:姓因生而定,百代不变,氏因家族而分,是可变的;
第二条原则:贵族有姓有氏,一般平民无姓氏;
第三条原则:贵族中女子称姓,男子称氏 。

文章插图
姓氏的使用原则
怎么理解这三个原则呢,我们还是举例子 。
比如我们都熟悉的孔子,他祖先是宋国的公室子弟,而宋国的始祖是商王室的后代,姓“子”,所以按照第一条原则,孔子应该是以“子”为姓的 。但后来,孔子的祖先到了鲁国,以“孔”为氏,根据第三条原则,“男子称氏”大家就称“孔子”,而不是叫“子子”了 。
这里得解释一下,“孔子”这个名字中,“孔”为氏,后面的“子”是一种称谓,对有道德、有学问、有地位之人的尊称 。
后来孔子周游列国,在路上遇到了一些人,比如“荷丈人”,这些人都只有名字,没有姓氏,原因就是第二条原则,他们都是平民阶层,不配有姓氏 。
还有我们都熟悉的屈原,按照第一条原则来说,屈原是姓“芈”的,和《芈月传》中芈月同宗 。但屈原祖先的封地是“屈”,按照第三条原则,叫“屈原”,而不是“芈原” 。那芈月为啥姓“芈”呢,也是第三条原则,“女子称姓” 。

文章插图
屈原其实也不姓屈
正是因为先秦男子称“氏”而不称“姓”,所以《史记》按后来的姓名习惯称周武王为姬发,称齐桓公为姜小白,就遭到了宋代史学家郑樵的批评 。郑樵在《通志·氏族序》中说: “奈何司马子长、刘知几谓周公为姬旦、文王为姬伯乎? 三代之时无此语也……”
姓氏分开有三个社会作用:别贵贱、明婚姻、固宗法
先秦把姓和氏分开,弄得汉朝以后的人稀里糊涂,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呢?其实主要有三个社会意义 。
第一个意义,别贵贱,区分各个阶层 。
先秦社会是一个身份社会,各个阶级泾渭分明 。孔子一直提倡的“恢复周礼”,其实就是想恢复一个等级身份社会,每个等级的人都安分守己,按照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行事,那这个社会就安定祥和了 。
推荐阅读
- 退工和退休有区别吗 退职和退休有什么区别待遇
- 梦见和别人一起吃包子预示着什么
- 女人戴和田玉有啥功效 佩戴和田玉的功效与作用
- 蓝牙鼠标怎么和笔记本电脑配对 电脑怎么连接蓝牙鼠标
- 天蝎女和什么星座最配对 天蝎女和什么星座最配
- 背诵小技巧 中医背书的方法和技巧
- 在word中如何设置行高和列宽 word文档中如何设置行高和列宽
- 君越和迈腾哪个值得买 别克君越大众迈腾怎么选
- 香茅醇在化妆品的作用和功效 香茅醇在化妆品的作用
- 背水一战的故事和道理 背水一战的故事简介200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