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蒙特大学聘用了“家长驱逐员”, 专门负责把紧跟不放的家长挡在门外 。 很多学校还指定了非正式的“家长接待院长”, 专门对付难缠的成年人 。 近几年有很多文章探讨为什么那么多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拒绝长大, 但问题往往不在于孩子拒绝分离和个体化, 而在于父母阻挠他们这样做 。
肯德隆还观察到, 由于我们比祖辈生的孩子更少, 每个孩子都变得更加珍贵 。 与此同时, 我们从孩子身上索求的也更多——更多陪伴, 更多成就, 更多幸福, 在此过程中, 无私(让孩子幸福)与自私(让我们自己高兴)界限越来越模糊 。
繁忙的工作加剧了这种现象 。 “如果你每天只能跟孩子相处20分钟的话, ”肯德隆问, “你是想因为他没收拾好房间而跟他拌嘴、让他生气呢, 还是一起玩儿个游戏?我们不再给孩子立规矩了, 因为我们想让我们的孩子时刻喜欢我们, 尽管有时侯让他们受不了 。 ”

文章插图
几个月前, 我打电话给圣迭戈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、《自恋流行病》作者之一珍·图文齐 。
她告诉我:
对于很多病人声称自己有过非常幸福的童年, 但成年后对生活不满, 她一点都不奇怪 。 当父母为了增强孩子的自信而总说孩子“做得好!”——不仅仅是孩子第一次自己学会穿鞋, 而是每天早上穿鞋时都这么夸赞——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做的每件事都很特别 。 同样, 如果孩子参加活动, 仅因“努力尝试”就得到奖励的贴纸, 那他永远都得不到关于自己的负面评价(所有失败都被粉饰成“努力尝试”) 。
图文齐说, 自1980年代以来, 在中学和大学里, 孩子的自我评价指数日益上升 。 但健康的自信很快就会变成有害的自我膨胀, 和自恋症如出一辙的自我中心和不劳而获感 。 事实上, 大学生的自恋指数上升速度跟自我评价保持一致 。
与此同时, 焦虑和沮丧人群比例也在上升 。 为什么会这样?“自恋者年轻时会很快乐, 因为他们是宇宙的中心, ”图文齐解释说, “父母就像仆人, 开车带他们参加各种活动, 满足他们每一个愿望 。 父母不断地告诉孩子, 他们是多么特别, 多么有才华 。 这给他们一种错觉, 仿佛与其他人类相比, 他们简直卓尔不群 。 他们不是自我感觉良好, 而是比所有人感觉都好 。 ”
步入成年后, 这成为一个大问题 。 “那些自命不凡的人会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, ”图文齐说, “他们不知如何在团队里合作, 不知如何面对限制 。 在办公室里, 他们希望时刻得到新奇的刺激, 因为他们的世界总是充满各种活动 。 他们不喜欢老板说他们的工作尚需改进 。 如果没有得到源源不断的褒奖, 他们会丧失安全感 。

文章插图
上个月, 我和一名原先在首府华盛顿做少年足球教练的投资家通话 。 他告诉我, 少年足球队的一条规则是:不计比分 。 他当时感觉十分荒唐 。 他自身的运动员经历弥足珍贵, 因为他不得不应对失利 。 “我想, 要是不计比分的话, 孩子们都会变成娇气包儿 。 ”
后来他明白了这种规则的意义, 因为有些孩子如果输得太惨, 会悲痛欲绝 。 “我们不要孩子感觉太坏, 不要他们感到压力 。 ”他说 。 (当我对温迪·莫格尔复述这场对话时, 她在电话那一头尖叫起来:“请让他们小时候悲痛欲绝吧!而不要等到上大学时再第一次经历伤心!拜托, 拜托, 拜托!让他们在足球场上经历多次伤心!”)再说了, 教练不计比分, 孩子们自己也在计算呢, 这又怎么保护得了他们呢?
荒谬的是, 父母刻意培养孩子自信的行为有时反而让孩子不自信 。
当丽齐说她觉得自己不像父母称赞的那样“杰出”时, 我一点都不惊奇 。 父母把她说得那么“出色”, 她怎么可能做到?为了让她有安全感, 父母不愿承认女儿的缺陷 。 “我数学很差, ”当丽齐注意到自己比同学更难完成数学作业, 曾这样对父母说 。 “你数学不差, ”父母回答说, “你只是学习方式与别人不同 。 我们会请个家教, 把信息‘翻译’成你能理解的模式 。 ”
家教费尽心机, 帮助丽齐把数学成绩提高了一点, 但她心里清楚自己数学没有同学好 。 “我不是学习方式不同, ”她对我说, “我就是数学很糟!但在我家里, 你永远不会在任何方面差劲, 你只是相对来说更擅长某些事情而已 。 如果我说我不擅长干某些事, 我父母会说, ‘噢, 宝贝, 不, 你才不是呢!’”
推荐阅读
- 【养生知识】香菇存放冰箱时间长能吃吗 如何判断香菇变质
- 直男喜欢你的表现
- 拉维斯吉他怎么样(拉维斯n5gac怎么样)
- qq红包伪装怎么画才能识别 伪装怎么画
- 鸿图之下武将阵容排行榜-最强武将阵容推荐攻略2020开心玩
- 表达我喜欢你我爱你的语言 爱你的句子委婉
- 关于我爱你的句子经典语录 关于我爱你的句子说说超经典
- 柳树姐姐的简短句子 关于柳树姐姐我爱你的句子
- 手相流年,从你的手掌看各方面运势,参考作用大
- 神将世界——华佗攻略热门推荐